首页 资讯 正文

我国首个大型锂钠混合储能站投产

体育正文 106 0

我国首个大型锂钠混合储能站投产

我国首个大型锂钠混合储能站投产

5月25日,国家新型储能试点示范工程——南方电网宝池储能站在云南文山州投产运行。这是国内首座大型锂钠混合储能站,实现多种新型构网储能技术的“一站运用”,在保障新能源稳定接入电网的同时,促进我国新型储能技术多元化发展。

占地约50亩(mǔ)的(de)宝池储能(chǔnéng)站规模达到(dádào)200兆瓦/400兆瓦时,按照每天两充两放测算,电站每年可调节电量5.8亿千瓦时,相当于近27万户居民一年的用电需求,其中98%为绿电。与此同时,电站的投产创下(chuàngxià)了研制应用“全球首套构网型钠离子储能系统”“全球最大单机高压直挂式构网型储能系统”等多项世界“第一”。

宝池储能站(zhàn)2024年(nián)(nián)1月正式被列为国家新型储能试点示范(shìfàn)项目,2024年10月完成项目前期工作开工建设,2024年12月并网送电,2025年3月全容量并网运行,2025年5月按要求完成检测试验正式投产。

推动我国钠离子电池储能加快实现(shíxiàn)多场景应用

进入宝池储能站大门,径直(jìngzhí)步行200余米,来到了电站最深处的(de)钠离子电池(diànchí)储能区域。电池舱里的冷却系统发出平稳连续的“嗡鸣声”,似乎在告诉来访者储能系统又一次充放电的开始。

安装在宝池储能站的钠电储能系统不仅应用(yìngyòng)了世界首款大容量功率型钠离子(nàlízi)电池,还专门(zhuānmén)配置了适用于钠电池的构网型变流器,属全球首套多功率复合运行的钠离子电池储能系统。“这套全新的钠电系统能够对新型电力系统负荷变化(biànhuà)、新能源(xīnnéngyuán)随机间歇性波动、电力市场交易需求作出迅速响应,进行慢充慢(chōngmàn)放、快充慢放、快充快放等多种模式工作,最大功率和响应速度分别达到现有钠离子电池的3倍和6倍。”南方电网储能公司储能科研院副院长陈满(chénmǎn)介绍。

目前,我国已建成投运的(de)新型储能项目中,锂离子电池储能占比高达97%,钠离子电池储能占比不到1%。与锂离子电池相比,钠离子电池不仅具备循环寿命可达2万次(wàncì)以上、耐受环境温差45摄氏度稳定(wěndìng)运行等多方面性能(xìngnéng)优势,还拥有来源广泛、储量丰富、价格低廉的光明推广前景。当前,我国钠离子电池储能正处于起步发展迈向成熟应用的关键阶段,在(zài)实现规模化应用前的单位(dānwèi)瓦时成本(chéngběn)仍明显高于锂离子电池。

建设锂钠混合储能(chǔnéng)站,能够(nénggòu)在不大幅增加储能电站建设成本的前提下(xià),提高电站适应负荷波动的调节能力。相对于纯锂储能站,调节功能更强;相对于纯钠储能站,经济效益更优。当前我国钠电储能技术加快(jiākuài)取得突破,技术研发的系列成果需要以锂钠混合的方式来落地应用和(hé)实证检验。“把锂电池和钠电池放在同一个储能场景下对比,能够帮助我们从定性到定量(dìngliàng)地分析钠电储能的运行特征(tèzhēng),加快促进钠电储能技术的迭代升级。”陈满在查阅宝池储能站运行数据时告诉记者。

▲宝池(bǎochí)储能站内的钠离子电池

在我国新型储能领域,如果把(bǎ)目前已投运的钠离子电池储能系统比作具有单一调节负荷功能的“新兵”,那么宝池储能站的这套钠电系统可谓适应新型电力系统全方位(quánfāngwèi)“作战”要求(yāoqiú)的“特种兵”。

经过多年的(de)(de)基础研究,我国钠离子电池储能(chǔnéng)正在多个关键技术(jìshù)领域取得实质性突破,试点示范项目相继落地,加快推动钠电储能技术的多场景应用。“我国钠电储能技术的研究力度持续加大,从单一的电池技术攻关向储能系统集成、功能场景完善、安全策略提升等多个领域覆盖。随着应用空间的不断(bùduàn)拓宽,钠电储能将(jiāng)加快实现对锂电储能的功能互补和技术替代。”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立泉表示。

搭建“构网(gòuwǎng)储能技术大擂台”

运用无人机在(zài)丘北县上空(shàngkōng)俯视,宝池储能站150余个电池舱和(hé)升压变流舱如同“方形积木”整齐摆放在高原(gāoyuán)之上,外观(wàiguān)形状(xíngzhuàng)并无差异。但随着镜头缓缓下落,站内(nèi)每个区域设备的尺寸体积却各不相同。“我们把宝池站打造为(wèi)服务新能源并网的‘构网储能技术大擂台’,不仅首次实现了锂电和钠电储能在大型储能站的性能对比,还应用了5条差异化的技术路线,将助力我国储能新技术加快由试点示范迈向成熟应用。”南方电网储能公司宝池储能站项目部经理林祺华告诉记者。

如果把传统储能比作电网中被动响应的(de)“充电宝(bǎo)”,构网型储能更像是自带智能系统的“稳定器”。不同于传统储能必须(bìxū)依赖电网的电压和频率才能运行,构网型储能在变流器中设定(shèdìng)了参考信号,安装了算法(suànfǎ)模块,能够智能感知新能源接入电网带来的波动(bōdòng)变化,实时调整输出电压与频率,支撑电网稳定运行。当新能源发电引起电网较大波动时,传统储能会因电网支撑不足退出运行,构网型储能却(què)可以自建微电网独立运行,有力促进新能源的消纳。

宝池储能站投产后采取“独立+共享”运营模式,既能迅速响应电力负荷(fùhè)调节需求,又给(gěi)新能源企业提供租赁服务,未来还将在电力市场中自主交易电量,一体发挥新型储能的“三重功能”。“宝池储能站200兆瓦容量将共享给总(zǒng)规模3600兆瓦的30多个风电、光伏(guāngfú)厂站(chǎngzhàn)综合高效利用,给新能源接入(jiērù)电网和参与电力市场交易提供‘一臂之力’。”南方电网储能公司宝池储能站站长王辉表示。

目前,云南(yúnnán)新能源(xīnnéngyuán)装机已突破6000万千瓦,新能源在电力系统中的渗透率接近70%。“构网型储能技术在云南电网的适用场景(chǎngjǐng)十分丰富。我们将(jiāng)加大构网型储能在新型微网系统构建、新能源基地配套送出中的应用,促进(cùjìn)电网调节能力持续提升。”南方电网云南电网调度控制中心专责罗尧告诉记者。

据了解(liǎojiě),我国构网(gòuwǎng)型储能产业链正加快完善,市场迎来快速增长期。据有关专业机构预测,到2030年,我国构网储能在新型储能中占比提升(tíshēng)至40%。

截至(jiézhì)目前,南网储能公司已建成一批具有创新(chuàngxīn)引领性的储能示范站点,从多技术发展、本质安全水平提升、数智化运营、储能生态构建等多个方面推动(tuīdòng)新型储能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,为(wèi)我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提供有力支撑。

中国能源报(bào)联系电话:010-65369450,邮箱:nengyuanwang@126.com,地址:北京市朝阳区(cháoyángqū)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(rénmínrìbàoshè)
我国首个大型锂钠混合储能站投产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