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资讯 正文

十多年前淘得的一本旧版电力书籍 如今成了四川工匠身边“会说话的老物件”

体育正文 90 0

十多年前淘得的一本旧版电力书籍 如今成了四川工匠身边“会说话的老物件”

十多年前淘得的一本旧版电力书籍 如今成了四川工匠身边“会说话的老物件”

封面新闻记者 伍雪梅 摄影(shèyǐng)报道 6月30日,记者在四川省宜宾市广电(guǎngdiàn)中(zhōng)心举行的宜宾市劳模工匠专场(zhuānchǎng)故事会现场看到,在一个个“会说话的老物件”中,有一本泛黄的书籍引人注目(yǐnrénzhùmù)。这本书为什么会受到关注?它背后有哪些工匠故事?现场,一段以《与万家灯火共长明》为主题的讲述,揭开了这本书背后电力工匠守护三江(sānjiāng)六岸华灯璀璨的故事。 现场展示的冯秀竹十多年前淘得的一本旧版电力书籍(shūjí)。 这本书名为《电力工程电气设计手册(电气一次部分)》,是(shì)四川工匠(gōngjiàng)、国家电网宜宾供电公司(gōngsī)电力调度控制中心继电保护专责冯秀竹珍爱的“宝贝”,陪伴了她十多年。 四川工匠、国家电网宜宾(yíbīn)供电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继电保护专责冯秀竹(féngxiùzhú)(右一)。 “这是十多年前我在旧书网上淘来的。当时它已历尽沧桑,一寸多厚的书页泛着浓重的岁月黄......书页的空白处、字里行间,密密麻麻布满了不知名前辈(qiánbèi)的笔记,墨色深浅不一,是另一段勤勉岁月的无声旁白......”冯秀竹介绍(jièshào),她在十多年前淘得的这本旧版电力书籍,书页泛黄脆弱(cuìruò),布满前辈笔记。虽超越专业范畴,却如渊博故交(gùjiāo)。它承载着的不仅(bùjǐn)有求知(qiúzhī)传承的温度,更是她最珍视的“老师(lǎoshī)”,陪伴了她无数个日夜。 继电保护,往小了说,是家里跳闸(tiàozhá)断电的器件;往大了讲,是保障电网安全运行的第一道防线,是电网的“保镖”与“自动紧急刹车器”。冯秀竹便(biàn)负责(fùzé)这样的工作,并已从事继电保护专业23年。 讲述人员讲述冯秀竹的故事(gùshì)。 2002年(nián)7月(yuè),冯秀竹被分配到宜宾电业局变电二次班,主动申请到变电站做现场检修,一干就是5年。这5年,她(tā)跑遍宜宾市变电站,钻电缆沟、放电缆、接线、调试保护装置(bǎohùzhuāngzhì),啥活都干。2005年负责10千伏叙府开闭所新安装工作,施工条件差(chà),在地下室狭窄电缆沟道里全靠手摸,身体还常被卡住。 继电保护工作辛苦又复杂,起初她无从下手,便给自己定下“每次出差都要有收获,哪怕只是认识一个代码(dàimǎ)符号(fúhào)”的目标。于是(yúshì),她从10千伏线路保护学起,逐步过渡(guòdù)到主变保护、220千伏回路,像海绵吸水般积累理论与实践经验。 讲述人员(rényuán)讲述冯秀竹的故事。 2007年,她转岗调控中心,外省电力公司变电站因供电线路“手拉手(shǒulāshǒu)”成环,发生330千伏变电站停电事故,如同环形楼道(lóudào)起火会蔓延。她下定决心解决“连环火灾”风险,经(jīng)反复研究试验,与(yǔ)团队发明“双回线合环(xiànhéhuán)运行快速(kuàisù)解环方法”,能(néng)快速识别故障点、解环控风险,达到国际先进水平,已在国家电网关键处推广 。她和团队还研发出《10千伏电网故障切除(qiēchú)设备配置原则》,实现“小病小治”;“多线备自投”成果给变电站装“双保险”,提升宜宾电网“抗打击”力与供电可靠性。 据了解,十多年来,冯秀竹和团队创新(chuàngxīn)研发10余项行业领先科研成果,获“全国设备管理与技术创新成果”一等奖、首届四川省职工技术创新大赛(dàsài)二等奖等。她也(yě)获评省公司高级专家,获国网公司劳动模范、四川工匠等荣誉(róngyù)。 “万家灯火(wànjiādēnghuǒ)里,有电力人(rén)的功劳!”冯秀竹说,每天下班,看三江六岸华灯璀璨,她觉得很自豪,也很幸福。而在听故事(gùshì)的人看来,“奉献智慧才华,与万家灯火共长明”这句话,是冯秀竹最好的证明。
十多年前淘得的一本旧版电力书籍 如今成了四川工匠身边“会说话的老物件”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